0113 雨-《四合院:从聋老太太开始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缺点呢,就是太重了,这个也是真的重,一般5、6岁的小孩子拿这种雨伞都比较费劲。

    说起伞这种东西,其实也是咱们老祖宗最先弄出来的,唐朝吧,古装剧里面必不可少的油纸伞,纸和桐油外加竹子做成的,再往前有没有不好说,因为古代的时候布料贵,纸也贵,额,桐油其实也挺贵的。

    桐油这玩意用处也挺广的,制作防水材料啊、给木器做防护层啊,他那个小院子翻修的时候就没少用桐油。

    不过在现代社会,最重要的还是对金属有保护作用,防水防锈,各类武器的保养都用得着,当然了,随着化学工业发展替代品也都出现了。

    不过这玩意还是挺有用的,特别是对于咱们这种化学工业不发达而且还贫油国家来说。

    所以说现在的雨伞也挺贵的,城市里面还好,都用得起,但是农村很多人家用的还是蓑衣、斗笠,而且雨伞也不方便干农活。

    斗笠、蓑衣这两样东西估计大家就更不陌生了,也是古装剧里常见的道具,好多高手都穿这玩意,特别是斗笠,简直是大侠必备的装备,魅力+10,武力+10。

    这两样东西现在挺长见的,主要是不挑原料,南方用棕榈叶、北方用各类草,都是随处可见的东西。

    不过蓑衣这玩意其实不怎么舒服,有雨披的话谁也不会选择它,不过斗笠用起来还是挺好的,不光下雨时有用,大帽檐,遮阳也好用,还透气,他们家也是人手一鼎。

    其实现在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雨具,那就是泥屐,长啥样?可以参考扶桑的木屐。

    这东西其实也是从咱们这边传过去的,没有想过鞋底为什么有两个木齿吗,就是因为以前全是土路,一下雨道路都是坑坑洼洼,泥泞不堪的,布鞋是穿不了的,所以咱们才发明这种带腿的鞋。

    木质的,等回来用水一冲就干干净净,非常方便。

    而且这种木屐底的鞋不光有那种人字拖式样的,布面的、皮面的都有,而且也不是只有夏季雨天才穿,要知道木质的鞋底有一个很重要的优点,那就是保温,所以冬季也有。

    冬季使用那种鞋的鞋底要比夏季的厚实,前后两个大木块,鞋面是用粗麻线编制的,里面的内村用动物的毛皮或者棉布做成,外面再刷上几层桐油,既保暖又防水,还不容易坏,鞋底磨损了之后换两块木头就好了。

    一到冬天的时候很多人回到家都会换上,缺点就是比较重,但是剩余的就都是优点了,当然了,没有皮靴好,但是这东西便宜很多啊。

    至于现代化的雨具,现在也有,但那是真的贵,傻柱乔月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,每个月的都不见得能买一套雨具,就是雨伞、雨披和胶鞋三件套。

    雨伞呢,就是那种黑雨伞,黄飞鸿打架用的,这种现代化的金属骨架雨伞其实诞生没多久,也就百十来年不到的时间,制作工艺吧,无论是伞面还是骨架都是有点要求的,所以卖的不便宜。

    雨披就更别说了,现在流行的是连体的类似风衣式样的雨披,用的布料能做两身女士的布拉吉了,再加上里面还浸了一层橡胶,成本就不低,价格自然就高了。

    而且还不是你想买就买得到的,这东西算是主供军队和石油勘探类的户外作业人员,市面上流通的比较少。

    胶鞋呢,前面说了,十来块一双,贵的原因还是咱们国家不产出橡胶,所以只要和橡胶搭边的东西基本就没有便宜的。

    和老姐她们说说笑笑就来到常安街这边,雨虽然还一直下个不停,但是街道上已经涌上来不少京都的居民了,这些人脸上也布满了笑容。

    今年应该算是半个世纪甚至近百年来咱们国家形势最好的一年了,工业上各种工厂都拔地而起,国内生产的第一批喷气机、汽车也和大家见面了,冶金、发电、石油勘探还有铁路建造方面也是喜讯不断。

    文化上,光上半年就有二十来部电影上映,虽然在小卫眼中不怎么好看,剧情拖沓、演技幼稚,但是对这时候的人的吸引力可不小,毕竟现在一出戏曲都可以反反复复看个几十年,一部电影不看个十来遍绝对看不烦。

    还不光是咱国内的文化活动,国际各国也有文化交流团队过来,再加上各种体育赛事的举行,算是极大地丰富了咱们普通民众的文化生活。

    农业上同样也是,粮食产量年年提升,虽然不能照饱的的吃,但是所有人民对于未来的生活是充满希望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